1.滾道表面金屬剝落
軸承體和內、外圈滾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脈動載荷的作用,從而產生周期變化的接觸應力。當應力循環次數達到一定數值后,在體或內、外圈滾道工作面上就產生疲勞剝落。如果IKO軸承的負荷過大,會使這種疲勞加劇。另外,軸承安裝不正、軸彎曲,也會產生滾道剝落現象。
軸承滾道的疲勞剝落會降低軸的運轉精度,使機構發生振動和噪聲。
2.軸承燒傷
燒傷的IKO軸承其滾道、體上有回火色。燒傷的原因一般是潤滑不足、潤滑油質量不符合要求或變質,以及軸承裝配過緊等。
3.塑性變形
軸承的滾道與滾子接觸面上出現不均勻的凹坑,說明軸承產生塑性變形。其原因是軸承在很大的靜載荷或沖擊載荷作用下,工作表面的局部應力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,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低速旋轉的IKO軸承上。
4.軸承座圈裂紋
軸承座圈產生裂紋的原因可能是軸承配合過緊,軸承外國或內圈松動,軸承的包容件變形,安裝軸承的表面加工不良等。
5.保持架碎裂
其原因是潤滑不足,體破碎,座圈歪斜等。
6.保持架的金屬粘附在體上
可能的原因是體被卡在保持架內或潤滑不足。
7座圈滾道嚴重磨損
任何IKO軸承的使用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維護和保養它接收。這尤其是在工業應用中,往往是工作條件惡劣,負荷重,灰塵和污染是常見的規模。
首先,結構設計合理的同時具備有先進性,才會有較長的軸承壽命。軸承的制造一般要經過鍛造、熱處理、車削、磨削和裝配等多道加工工序。各加工工藝的合理性、先進性、穩定性也會影響到IKO軸承的壽命。其中影響成品軸承質量的熱處理和磨削加工工序,往往與軸承的失效有著更直接的關系。近年來對軸承工作表面變質層的研究表明,磨削工藝與其表面質量的關系密切。
然后,軸承失效分析的主要原因就是根據大量的背景材料、分析數據和失效形式,找出造成軸承失效的主要因素,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,延長IKO軸承的服役期,來避免發生突發早期失效。
最后,軸承材料的冶金質量曾經是影響滾動軸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因素。隨著冶金技術(例如軸承鋼的真空脫氣等)的進步,原材料質量得到改善。原材料質量因素在軸承失效分析中所占的比重已經明顯下降,但它仍然是軸承失效的主要影響,選材是否IKO軸承失效分析考慮因素。
網友點評